当前位置:活动总结网>学校>科技活动总结>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时间:2020-04-04 08:01:10 科技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五篇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期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五篇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备课。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多方搜集材料,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使计算机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2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此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我校课外实践活动及科技辅导老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课外活动的认识

  实施课外实践及开展科技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就成为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校的课外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进几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把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二、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燥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部感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科技活动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增加了学生的学校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地锻炼与提高。

  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课外实践及科技素质的增强,光靠一周三节科学课余一节科技课是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校性的参与,设立单项奖,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制等手段,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本学年我校师生在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中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1、王子龙老师辅导汤婷的科技论文《运动发电厂》在《课堂内外》xxxx.4期发表;

  2、王子龙老师辅导汤婷的科技论文《快乐养鳝记》在《课堂内外》xxxx.5期发表;

  3、王子龙老师辅导李逸文的科技论文《伯伯养的环保鸡》在《科学启蒙》xxxx.12期发表;

  4、王子龙、曾近芳辅导的科技实践活动《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调查》获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区级二等奖;市级三等奖;

  5、中山路小学获洪江区优秀组织奖。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3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活动课题确立的指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获得体验的重要前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

  1、从好奇心中发现。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为基础的,是由学生的动机激励和指引着的过程,也就是在活动现象的后面体现着学生的动机,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善于"积累"学生的好奇,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例如:在开展与教材有关的鱼类探究活动之后,引发了学生想更多了解的课题,有"鱼有条件反射吗"、"鱼是怎样冬眠"等课题。

  2、从生活中提炼课题。要把课题的确立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生物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当学生家中发现老鼠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消灭,可寻找取材方便、用时短的捕鼠方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付幼鼠。为了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形成了"探究捕捉鼠方法"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老鼠的生活习性出发,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用糖果"诱鼠入罐"的简单无害的方法。

  3、在比较中发现。将两个或若干个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必要时放在基于条件相同或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或探求发现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进而发现造成或引发共性或差异的原因。在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中,比较发现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以"鱼能在陆上呼吸吗?"为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鱼的鳃在水中和陆上的差异,进而在探究中形成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疑难点中选择。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而开展探究性教学,往往在课时上受到限制。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设法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课外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例如:植物茎对水分的输导较容易在课内探究,而对有机物输导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组织"植物茎对有机养料的运输探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从知识拓展上选择。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都作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巩固和发展学生课堂所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和进行探究,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后,组织"蔬果保鲜方法"课题探究。

  6、换角度法。不同的学生由于对生活和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不同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外界条件"等课题。

  二、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三、几种主要的探究方法

  1、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情绪,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模式一般方法就是:情境创设→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是进行生物探究性课外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鱼类时,以活体实物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在情境中设置"探究鳍在鱼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在实施自主探究中,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维、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通过无关变量控制的对照实验是获得结果的最科学方法。

  2、网上查阅法。网络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更不受时间、地域、探究材料的限制,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具有开放性。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开展课外活动,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为搞好生物探究性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各类生物资源的调查。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集体性的探究活动,也适合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

  3、参观考察法。结合本地资源的实际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相关的探究课题预先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形成探究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地的考察活动,既能密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又能在运用中得到更多发现。

  四、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举例分析:"有机养料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探究"

  1、前期准备。提前三周布置学生本节内容,重点是阅读"树木的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中的某种结构来输送的",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一周后交指导老师。

  2、设计探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对于某一具体的探究活动来说,应根据探究活动的性质进行设计,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排列,并讨论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4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验教学。尤其注意培养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步引导使他们成为对未来生物学的发展有创意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又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

  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

  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

  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如“茎的输导作用”实验,假若按以往的实验方法课前准备课后就有明显的效果,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茎可以运输水分”,学生兴趣不大。

  先设疑: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效果如何?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呢?

  (3)将草本植物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

  学生的兴趣性大增,让他们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和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

  能力。这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经。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或生物课外活动,在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如:学校每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和物力来管理校园的绿化。除草、施肥、杀虫等。学生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内容就能提出是配置不合理的观点。学以致用发挥得较好。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因而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5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在学生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化学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而从这一点上看化学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课外科技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兴趣,发挥其特长。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生”,必须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通过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兴趣,发展其特长。为此,每次活动之前老师应布置好活动内容、要求。在开头的几次活动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多费点心,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甚至连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要耐心细致,逐步放手。在各种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活动着迷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借给他们资料和有关杂志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早出成果。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五篇】相关文章:

1.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汇编五篇

2.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汇编五篇

3.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汇编5篇

4.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5.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6.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锦集5篇

7.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集锦7篇

8.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模板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