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活动总结网>学校>亲子活动总结>亲子活动总结

亲子活动总结

时间:2020-06-08 20:02:25 亲子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这时候做好活动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活动总结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子活动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

亲子活动总结 篇1

  今天下午,我们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早教亲子活动,当天,来参加活动的宝宝与家长十分积极、配合。我设置了三个环节的活动,首先是自我介绍,其次是热身运动《健康操》,最后是亲子游戏《盖房子》。

  在自我介绍中,虽然有个别宝宝有些害羞,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是大部分宝宝都能大胆、主动地与老师、其他家长进行问好。在热身环节,我选择了音乐很欢快的《健康歌》,本来大家不是很有激情,只是跟着我做着同样的动作,但是轻松活泼的音乐很快就感染了大家,家长们还不时跟着音乐一起哼起歌来,比小朋友还要投入呢。热身运动结束后,接下来就是亲子游戏这个环节了,我先出示房子的图片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在出示积木示范怎么撘一个牢固的房子,宝贝们都很聪明,知道撘一个房子需要一个屋顶和两个柱子,然后我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示范如何撘房子,加深其他小朋友的印象。

  之后我就开始宣布游戏的规则了,比赛是分成两队进行,爸爸妈妈要先把小朋友“运送”到建筑工地上搭好房子,然后再原路返回,看看那队最快。第一次是黄队获胜,意犹未尽的宝贝和爸爸妈妈还想进行第二轮,于是我修改了游戏规则,这次不仅看谁跑得快还要看谁搭的房子高,本以为又是黄队获胜,可是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绿队的最后一位家长抓住看谁的房子撘的高的规则,挑选了一个比较难撘但是高度很高的积木,扭转了败局,跟黄队打成了平手。整个活动下来,宝宝与家长们都玩得很开心,有的还说下次还要来玩。我想说看到宝贝和家长们那么开心的笑脸就是我们老师最快乐的事情了。

亲子活动总结 篇2

  父母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亲子教育则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

  从而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

  由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还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因此开展亲子活动非常重要。

  人生没有第二个童年。童年时期来得快,也去得快。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目前的需要常是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得到,过些时候有些事就会显得太晚了。若在童年时,未获得充分的食物和良好的保育,他将无法面对未来我们所期望他接受的一切事物。

  若在他童年早期即缺乏正常发展个人的智力、生理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往后将难以弥补这份遗憾。

  这段他印象最深刻、最渴望学习以及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时刻将不复重视。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我园在3月30日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邀请了许多家长来园,现在对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因此,这次活动,我们逐个打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们大都准时参加,基本上都到齐了。

  有些是爸爸带着孩子,有些是妈妈带着孩子,更多的是爸爸和妈妈一起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还有爷爷奶奶一起来的。在活动中,随处可见爸爸、妈妈鼓励着让孩子参加活动;不时地表扬孩子的成功之处;孩子们也不停地和爸爸妈妈交流????会场上流淌着亲情、洋溢着欢乐。

  二、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1、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次活动中,精选了几个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游戏。

  如“飞天小球”

  对孩子来说是挑战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家长孩子是乐在其中。

  2、促进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还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让孩子介绍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家长和家长也互相认识了。活动中,还有多位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了节目。

  三、对活动的一些反思。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体现在每时每刻的。在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忙着带孩子走了,活动室里放着的是杂乱无章的小椅子。

  只有几位家长做得比较好,有家长带头将椅子排整齐,其他几位家长也一起帮忙了;还有地板上有许多废纸,都是家长用了之后扔的,只有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指点下捡垃圾。

  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小孩子起示范作用,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2、这次活动得到了各位老师的鼎立相助,非常感谢。在以后的活动中,如何进一步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值得商讨。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个别孩子始终不愿意参加游戏,如何让所有孩子都能融入活动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亲子活动中的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

  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

  如在教育技能方面:

  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

  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

  总之,在亲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为家长和宝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

  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开展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亲子活动总结 篇3

  人生没有第二个童年。童年时期来得快,也去得快。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目前的需要常是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得到,过些时候有些事就会显得太晚了。若在童年时,未获得充分的食物和良好的保育,他将无法面对未来我们所期望他接受的一切事物。若在他童年早期即缺乏正常发展个人的智力、生理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往后将难以弥补这份遗憾。这段他印象最深刻、最渴望学习以及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时刻将不复重视。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策略一: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1、召开亲子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另外,我们还将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和办学特色向家长做了说明,恳求得到家长们的配合。

  2、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件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的一个新的领域。于是,我们在众多教育信息中,筛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利用制作园报的形式发放给家长,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亲子教育是什么,本身在亲子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策略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亲子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35名幼儿看护者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困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尽快提高教养水平,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谈到本身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时,我们的谈话是这样的:玉儿的妈妈说:“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静下来再给她讲道理”。“她只有2岁,你跟她讲道理,她能听懂吗”?“她能听懂,能接受,我觉得比直接说她有效。你要当时训她,她肯定特别宁,而且不接受,会哭闹,非这样不行。然后,我就先不理她或等过了这件事以后,我再给她慢慢讲道理。”我说:“您这样做特别好,对于孩子有一个等待,孩子有一个发泄,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以上谈话内容,帮助家长知道本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

  策略三: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1、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

  如:一次,壮壮和妈妈玩串珠子的游戏,妈妈在引导宝宝的过程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将这种玩具的玩法进行了变化,如:认识颜色、数量、数数、比较多少,使宝宝的兴趣持续很长时间。这种一物多玩的引导方法体现了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于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请这个家庭给全体家庭做了一次示范,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

  另外,发现问题,我们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如: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家长应该及时制止,或帮助解决;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家长对于这种现象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并没有看到孩子间打闹原因何在。于是,老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原因可能是:孩子语言发展晚于动作发展,孩子只能用争抢或打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是孩子经常感受到成人在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等。教师与家长对于同一个问题说出了多种看法,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家长能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2、手递手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

  手递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本身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想这种名贵的经验应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来,如:有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平等相处的,有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方面的等,请他们分别介绍给所有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老师和家长们还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不听话是给孩子面子,还是给孩子面子等。家长们各抒己见,老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做了阐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愿意共同分享科学育儿的经验。

  策略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教育环境。

  1、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远足。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于是,我们将环境创设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我们定期带幼儿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在组织亲子班的活动中,我们主动将早期亲子教育送到社区,带领幼儿和家长到龙山的龙恩木屋游玩。游玩之前,我们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联系旅游公司的汽车,发告家长书,签订安全责任状等等,让孩子和家长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游玩,尽情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帮助家长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如:在去公园的路上,教师发现树根处长出一些小蘑菇,于是请孩子们观察,并让孩子们观察蘑菇的形状、请他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这时家长还说:你看小蘑菇长得多向小伞呀?另外,到了公园后,一个叫多多的小朋友很想去看小鸭子,妈妈为我们小朋友带了一些食物,来到湖边和孩子们一起喂鸭子,臧老师边喂鸭子请孩子学鸭子的叫声,观察鸭子的外形。来到岸上,老师请孩子一起学习小鸭子走路等等。以上这两个小案例是我们在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发生了,教师便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使家长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我想教育活动的空间不仅要在固定地幼儿园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2、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手牵引下。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孩子的手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脚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诸多的担忧使孩子健全的手萎缩了,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整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亲子活动中,并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本身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

  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萧萧妈妈的手始终拉着萧萧或抱着萧萧,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不让萧萧本身动手做?”“我怕他做不好。再说,孩子那么小,他也做不了呀?”听了萧萧妈妈的话,我开始反思我们亲子活动内容是否合理与全面,孩子自我认知、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亲子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容。所以我们调整了周末亲子班的活动时间,由原来1小时延长到2小时;活动内容增加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加餐等。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本身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引导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逐步认识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大带小的主题活动。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分散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场面:吕莹琨、苏少鹏等几个小朋友围着亲子班的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儿说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吕莹琨小朋友拿了一块糖给了这个小男孩,然后,又要带着他去玩滑梯。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俊俊,妈妈跟你一起玩儿吧。”只见俊俊抬头看着妈妈,好象要说什么。“您的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呀?”我问妈妈。“平时一般我带他,很少和其他人在一起玩儿。我带他来亲子班就是想让他开朗起来,他现在见生人就怕。”听完俊俊妈妈的话,我连忙对她说:“俊俊看上去好象比较内向、胆小,您应该多让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多与他人交往,现在不是很好的机会吗?”“你们几个带着小弟弟玩滑梯去吧,注意别碰着他。”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带着俊俊跑向了滑梯。在我的看护下,他们玩了两次滑梯。看到了俊俊的表现,俊俊的妈妈也笑了。这件事引发了我们对家长参加亲子班的目的进行访谈、筛选。在与家长的访谈中,76%家长希望本身的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我园中一班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成为亲子班孩子追宠的“伙伴”。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大带小”活动方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观察、了解本身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交往伙伴是多元的,“同龄”伙伴是必要的,“大龄”伙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策略五:亲子活动中的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

  总之,在亲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为家长和宝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开展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亲子活动总结 篇4

  10月1日,在班级家委的商量和组织下,我们班级的亲子活动在热切期盼下开展,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在依依不舍中结束。

  上午九点,家长们带着孩子提着大袋小袋吃的喝的来到了xx公园,一到目的地,家长们刚放下手中拎的食物,还没有过多的叮嘱,孩子们就像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猴子到处窜,到处钻,开心极了!一看,这边的孩子已经打起羽毛球了,那边的孩子也很有默契地跳起大绳来了,再往前看看,几个小孩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来了,虽然风不大,风筝飞不起,但是他们的热情高,风筝一次又一次地被扬起。

  呵呵,还有的孩子在踢毽子,她们姿势正确,踢中机率低,脸蛋一下子就涨红了,撅着小嘴,毫不示弱,蛮可爱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玩得起劲,自己也手痒痒的,很自信地在孩子面前露一手,你看,这位家长的毽子踢地多厉害,连续十几下都气不喘:瞧瞧,这位家长大绳也跳地不甘落后呢,一上一下,一起一落,跳出节奏跳出动感来呢!虽然孩子和家长来小琅环游玩已经不计其数,但是跟不同的人来就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收获,看着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看着家长们回到童时的天真,我心里甜滋滋的,也被家长和孩子的快乐感染了,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其中去。

  疯狂过后,大家的肚子都咕噜咕噜叫了,用心的家长们拿出了自己的食物跟大家分享,包子啦,马蹄糕啦,面包啦,火龙果啦,饼干啦,饮料啦……应有尽有,家长们边吃边聊,谈天说地,拉家常的、研究手中食物做法的、分享教育孩子好方法的……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孩子们呢,玩的玩,唱的唱,跳的跳,吃的吃……悠闲自在!谈笑声,欢笑声,吸引了前来游玩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他们有的被孩子们的童真感染了,驻足拍照,捕捉孩子们的开心一刻,分享在微博微信上,有的跟孩子们玩起来了……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快,活动时间接近尾声,大家都互说再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活动过后,我收获了开心的同时,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与感谢,这次亲子活动全赖于家委的精心策划和发动,她们想得周到细致,安排得井然有序,有了这样一支家长队伍,深信我们的班级会越来越好!

亲子活动总结 篇5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一部分,和谐、温馨的氛围是孩子健康活泼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幼儿园再次创设合适的环境、空间、时间和内容,让孩子、家长、老师在活动中互动起来,有利增进情感,加强家园间的沟通,交流。为此,我们幼儿园举办了这次户外亲子活动。

  这次活动地点是在石梅湾,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目的地集合,虽然那天的太阳照得大家汗流满面,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在沙滩上,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先是让孩子们跟着家长玩掏沙子。接着老师把精心设计的游戏带领着大家一起玩,家长和小朋友都积极踊跃的参与。有龟兔赛跑、拔河比赛好玩的游戏,他们在游戏比赛中都不甘示弱,而且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呢!家长老师与小朋友的欢笑声,相机的咔嚓声。这里一张张全部都是笑脸的,各种姿态的,是多么热闹开心一刻!有的家长还说这是多么值得参与的一次活动啊!我想:的确,这不仅能增进孩子对父母的情感,还能让老师们和家长建立起美好沟通桥梁,感受特别的深刻。

  通过这次亲子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会到了玩耍的乐趣。同时也让家长们一起分享了孩子的快乐和喜悦,家长之间相互沟通,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亲子活动总结 篇6

  人生没有第二个童年。童年时期来得快,也去得快。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目前的需要常是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得到,过些时候有些事就会显得太晚了。若在童年时,未获得充分的食物和良好的保育,他将无法面对未来我们所期望他接受的一切事物。若在他童年早期即缺乏正常发展个人的智力、生理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往后将难以弥补这份遗憾。这段他印象最深刻、最渴望学习以及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时刻将不复重视。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策略一: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1、召开亲子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另外,我们还将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和办学特色向家长做了说明,恳求得到家长们的配合。

  2、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件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的一个新的领域。于是,我们在众多教育信息中,筛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利用制作园报的形式发放给家长,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亲子教育是什么,本身在亲子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策略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亲子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35名幼儿看护者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困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尽快提高教养水平,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谈到本身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时,我们的谈话是这样的:玉儿的妈妈说:“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静下来再给她讲道理”。“她只有2岁,你跟她讲道理,她能听懂吗”?“她能听懂,能接受,我觉得比直接说她有效。你要当时训她,她肯定特别宁,而且不接受,会哭闹,非这样不行。然后,我就先不理她或等过了这件事以后,我再给她慢慢讲道理。”我说:“您这样做特别好,对于孩子有一个等待,孩子有一个发泄,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以上谈话内容,帮助家长知道本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

  策略三: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1、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

  如:一次,壮壮和妈妈玩串珠子的游戏,妈妈在引导宝宝的过程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将这种玩具的玩法进行了变化,如:认识颜色、数量、数数、比较多少,使宝宝的兴趣持续很长时间。这种一物多玩的引导方法体现了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于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请这个家庭给全体家庭做了一次示范,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

  另外,发现问题,我们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如: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家长应该及时制止,或帮助解决;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家长对于这种现象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并没有看到孩子间打闹原因何在。于是,老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原因可能是:孩子语言发展晚于动作发展,孩子只能用争抢或打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是孩子经常感受到成人在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等。教师与家长对于同一个问题说出了多种看法,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家长能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2、手递手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

  手递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本身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想这种名贵的经验应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来,如:有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平等相处的,有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方面的等,请他们分别介绍给所有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老师和家长们还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不听话是给孩子面子,还是给孩子面子等。家长们各抒己见,老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做了阐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愿意共同分享科学育儿的经验。

  策略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教育环境。

  1、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远足。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于是,我们将环境创设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我们定期带幼儿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在组织亲子班的活动中,我们主动将早期亲子教育送到社区,带领幼儿和家长到龙山的龙恩木屋游玩。游玩之前,我们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联系旅游公司的汽车,发告家长书,签订安全责任状等等,让孩子和家长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游玩,尽情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帮助家长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如:在去公园的路上,教师发现树根处长出一些小蘑菇,于是请孩子们观察,并让孩子们观察蘑菇的形状、请他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这时家长还说:你看小蘑菇长得多向小伞呀?另外,到了公园后,一个叫多多的小朋友很想去看小鸭子,妈妈为我们小朋友带了一些食物,来到湖边和孩子们一起喂鸭子,臧老师边喂鸭子请孩子学鸭子的叫声,观察鸭子的外形。来到岸上,老师请孩子一起学习小鸭子走路。(在石子的坡路上)等等。以上这两个小案例是我们在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发生了,教师便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使家长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我想教育活动的空间不仅要在固定地幼儿园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2、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手牵引下。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孩子的手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脚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诸多的担忧使孩子健全的手萎缩了,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整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亲子活动中,并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本身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

  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萧萧妈妈的手始终拉着萧萧或抱着萧萧,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不让萧萧本身动手做?”“我怕他做不好。再说,孩子那么小,他也做不了呀?”听了萧萧妈妈的话,我开始反思我们亲子活动内容是否合理与全面,孩子自我认知、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亲子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容。所以我们调整了周末亲子班的活动时间,由原来1小时延长到2小时;活动内容增加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加餐等。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本身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引导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逐步认识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大带小的主题活动。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分散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场面:吕莹琨、苏少鹏等几个小朋友围着亲子班的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儿说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吕莹琨小朋友拿了一块糖给了这个小男孩,然后,又要带着他去玩滑梯。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俊俊,妈妈跟你一起玩儿吧。”只见俊俊抬头看着妈妈,好象要说什么。“您的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呀?”我问妈妈。“平时一般我带他,很少和其他人在一起玩儿。我带他来亲子班就是想让他开朗起来,他现在见生人就怕。”听完俊俊妈妈的话,我连忙对她说:“俊俊看上去好象比较内向、胆小,您应该多让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多与他人交往,现在不是很好的机会吗?”“你们几个带着小弟弟玩滑梯去吧,注意别碰着他。”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带着俊俊跑向了滑梯。在我的看护下,他们玩了两次滑梯。看到了俊俊的表现,俊俊的妈妈也笑了。这件事引发了我们对家长参加亲子班的目的进行访谈、筛选。在与家长的访谈中,76%家长希望本身的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我园中一班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成为亲子班孩子追宠的“伙伴”。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大带小”活动方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观察、了解本身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交往伙伴是多元的,“同龄”伙伴是必要的,“大龄”伙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策略五:亲子活动中的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

  总之,在亲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为家长和宝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开展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亲子活动总结 篇7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急剧变化和经济迅猛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必须从现存的各种问题出发,寻找最佳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的要接受挑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小学化教学的倾向,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方法,过分重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却使数学自成体系,而忽视了数学与儿童关系的建立,结果造成数学教育的内容笼杂、单调且重复性强。致使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化的。幼儿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畏惧与厌烦。因此,探索新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显而易见,数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不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有限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掌握初浅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尝试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幼儿来说,通过数学启蒙教育获得的知识是很有限,但是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却是终身有益的。

  其实,世界是变化万千,缤纷多姿的,而形态各异的万物又是由形形色色的图形构成的。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幼儿无时无刻不与图形打交道,从早晨睁开眼看到的门窗、书桌,到大街上的圆柱、棱台,天空中形如火球的太阳,以及造型千姿百态的各类建筑,天地之间无处不充满着图形,可以说,幼儿生活的世界是图形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图形构成幼儿的居住、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幼儿对图形是不陌生的。因此,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把较为抽象的数方面知识与较为形象的形方面知识统一起来,是有利于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的,同时更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为此,大量事实证明我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的改革将是可能,也是可行,且是有用的。

  二、 课题的界定

  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是数,一个是形,数抽象,形直观。数学就像一棵大树,它是从数和形这两类基本东西里生长出来的并能长出千奇百怪的分枝和花朵。数形结合是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结合。

  “数形结合”是本课题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指把几何图形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发现图形的各种规律中了解数学的初浅知识。它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指直接的数形结合。把图形作为数学学习的操作材料,在摆弄、玩耍、游戏中感知数学的存在与有用。第二层次指间接的数形结合。这种结合是指在幼儿掌握数的初浅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空间,各种数学规律的高一层次教学活动。如:加法交换律,认识时钟等内容。

  “从形入手 数形结合 ” 它是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结合。即指:抓住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以各种美丽的图形方式导入数教育。在感知几何图形内在数形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两者之间的巧妙融合、巧妙渗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与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数形结合以及自身的内部机制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形入手 数形结合幼儿园数学模式”是指:在皮亚杰认知理论和新《纲要》思想的指导下,将“从形入手 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制定教育计划的基础,并用以处理各种数学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逐步建构生成内容与预设内容相结合的,并能适应幼儿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幼儿数学教育新模式。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目标、内容等)

  由于“从形入手 数形结合幼儿园数学模式之探索”课题研究的范围比较大,为了能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的、可操作性的、富有实效的研究,采用总课题分解、带动子课题运转模式,20xx年9月子课题“数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研究”在秀城区里立项,逐步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附表格),使课题研究日趋完善。

  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研究目标

  让幼儿在探索形的规律中,认识与走近数,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确立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主体地位

  在感知几何图形的和谐、美丽、神奇中,体验数学世界的抽象美。在数形相互作用与巧妙融合下,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运用在生活中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策略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是对幼儿数学素质的要求

  研究内容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如何将从形入手、数形分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从形入手、数形结合新的教学模式

  强调环境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

  借助直观的形,结合抽象的数,把数与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的和谐、美丽,数学的抽象美,在有趣、奇妙的想象中进入数学领域,获得有关数方面的粗浅知识

  让幼儿在生活中、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

  通过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数学教育

  培养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 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共105名。

  五、 研究的方法

  (一) 观察法

  教师通过直接的观察,搜集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或资料,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确定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等。如:幼儿在自由摆放图形时,观察幼儿的摆放规律、动作、表情、语言、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定教育措施,为课题开展积累第一手感性材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起点。

  (二) 调查法

  为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与幼儿的数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就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行设计了包括幼儿数、量、形、时间、空间等方面内容的“幼儿数学教学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逐步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研究方案。在每学期末,采用情景调查与试卷调查的方法,检验科研成效。

  (三) 行动研究法

  是教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某个具体问题时,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根据课题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施行方案→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再次发现问题……循环反复,直至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如:在中班的课题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的操作摆弄,而忽视了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和教师的适时指导,使操作过程成为了一种无目的的行为。课题组通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从而提出了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角色迁移的新理念。

  (四) 质的研究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项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对数学能力超常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的、内在的、长期的研究,形成特殊幼儿的研究策略。

  六、 课题的实施

  (一) 学习理解《纲要》,建立目标、评价体系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没有将数学领域单列,而是放在科学领域之中,并明确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有力的说明了数学教育必须以科学的事实为依据,幼儿只有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下,通过对物体的操作,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根本的转变,逐步明确了幼儿数教育研究的重点是: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使图形成为科学探究的工具。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幼儿的兴趣、态度、能力、习惯等内容为重点的研究目标,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多元化、多样化、个别化,关注幼儿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的描述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 探究教学模式,选择适宜内容,体现全新观念

  1、教学计划的探究

  依据新《纲要》的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本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我们首先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美丽的图形当作幼儿数学学习的“领路人”,运用欣赏、讲述、寻找、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认识图形,感知图形。也就是幼儿数学教育的起点不再是学科知识的起点“1”(1和许多),而是从现实生活中事物各种形状的认识、摆弄、拼搭过渡到对数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在直观的观察、操作中进行归纳,发现规律。其次是在图形的摆弄中运用集合、对应等方法发现物体的多少,并将物体进行分类、排序。最后才过渡到数的理解以及时间、空间、方位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数学教学新模式(计划)。

  2、教学内容的探究

  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为此我们从幼儿身心特点和学科的特殊性入手,注重内容的生活性、丰富性、启发性、连贯性,从兴趣入手,选择有探索欲望的教学内容,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集合的教育中运用动物的特性开展“找一伙”的活动;在加减运算中运用“乘汽车”“逛超市”等教育内容,通过物品的买卖来学习加减运算;在数的组成中运用“分饼干”、“找朋友”等游戏进行。

  当然在内容的选择时我们还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幼儿“跳一跳,摸得到”,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给幼儿一定的发展空间,让知识得到有效的内化。体验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过程的探究

  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能生存、发展、合作,具有竞争力人,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由教师教→幼儿学的单一传导过程,变为教师←→幼儿双向互动及多向互动的过程。

  日常教学中,教师时刻观察、注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调整和重新安排材料的依据,同时也在时刻思考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候建议幼儿在更高一层次上运用材料或教给幼儿一些能够接受的数概念,还经常主动地与一些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一起活动,教给前者一些更高水平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带动其他幼儿,给予后者必要的帮助,使他们能跟上其他幼儿。在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教师又是活动的协调者,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相互间的矛盾。使教师、幼儿、材料、环境都互动起来。

  (三) 采用多种手段,发展幼儿的思维

  1、丰富的环境,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创设外部条件

  中国古代曾有人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隐性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的一切包括人、事、物、时间、空间等都是构成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图形的美丽、神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首先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其实是教育思想、教育概念和教育价值的物化。幼儿对美丽的、生动的物体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环境布置中,力求做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如给几何图形、数字按上五官、手脚,将他们拟人画。

  另外在既注重环境美化装饰功能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走廊、楼梯、过道、转角、操场等处绘制了各种可供幼儿参与、游戏的神态不同、造型各异的动物、人物、迷宫图、格子布和一些抽象的组合画,让幼儿自己即可欣赏,又可分类、排序、比较多少,还能发现、思考数学的韵味。如:大

  班走廊上的五个不同大小的内切圆

  给孩子无限的遐想,他们说是花、孔雀羽毛、贝壳、草帽、面包、眼珠、彩虹、海螺……还有操场上老师自行设计的各种格子布更是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他们在一起跳跳、玩玩、讲讲、议议,到处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

  在活动室中还设置便于幼儿存放各类操作材料的矮柜,塑料筐和大量便于幼儿操作的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贝壳、纽扣、记录纸、铅笔、蜡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把活动室的墙留给孩子,使一幅幅虽稚嫩,但富有想象和创造的图形组合画给孩子以无穷的动力,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图形世界的美丽和神奇。

  (2)心理环境

  我们在注重创设物质环境的基础上,还及时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合起来。一是教师常常以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玩,如:跳格子布,走图形迷宫、拼搭组合等,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气氛。二是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度,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甚至做出决定。当发现幼儿遇到问题自已想办法解决或表现出兴趣时,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三是平日里常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孩子,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提高了幼儿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

  2、激发兴趣,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增强内部动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前儿童思维总是伴随着活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变化而同步进行。科学家发现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既可受活动兴趣因素的激励获得超常发挥。也可因活动兴趣的丧失而产生失常表现。所以,激发兴趣就成了数教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师所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主要是通过材料的操作与摆弄;数学美的欣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的。为此我们首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操作材料)。其次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操作材料的摆弄中引导幼儿欣赏数学的科学美、抽象美和创造美。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在容量和守恒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从孩子在玩沙时争抢的两个不同大小的桶想到的,孩子们通过“水、沙、米”的科学小实验不仅理解了容量的大小与容积的关系和物体守恒的道理,而且还获得了测量的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幼儿在生活中举一反三,不断的发现与发展。

  因此,兴趣是学前儿童数学思维的调控器。在课题进行中,我们正是抓住了兴趣这一思维调控器,使“从形入手 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大放异彩,达到发展幼儿思维,提高认知能力,增强内部动力的功效。

  3、鼓励操作,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提供可能

  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他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可见,数学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同时在心理上建立相应的协调联系。因此,儿童只有通过摸、画、剪、拼、排、贴等操作活动,让数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并受幼儿喜爱的活动。

  为使操作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从数学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以《纲要》的理论为依据,边实际边总结,提出以下几条教学原则:

  (1) 条件性原则:指在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具备的条件①为每位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村料。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和空间。③允许幼儿有同伴间交流的机会。

  (2) 目的性原则。在幼儿操作摆放图形或实物的过程中,教师都应明确活动的目的。一是通过图形“力”的作用,发现问题,初步体验到某些概念的内涵或运算规律,二是有目的的让幼儿用语言表述动作的结果,三是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使目标有效达成。

【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亲子活动总结模板汇总七篇

2.户外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

3.精选亲子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七篇

4.【精华】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

5.【精品】幼儿园亲子活动总结汇总七篇

6.有关亲子活动总结模板汇总七篇

7.亲子活动总结模板汇总七篇

8.【精华】亲子活动总结模板汇总七篇